日期:2025-10-04 08:09:58 标签:
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明朝那两位猛人,于谦和徐达。这二位在历史上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他们也都碰上过让人头疼的困境。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些困境到底是谁造成的。
先说说于谦。这人太刚正了,刚得都有点 “轴”。你说在那官场里,大家都懂得人情世故,互相送送礼、套套近乎,可于谦偏不。每次朝会,别人都大包小包给京城那些达官显贵送东西,就他两手空空。就因为这,他可得罪不少人。尤其是那个把持朝政的太监王振,被于谦气得够呛。王振随便找了个 “久未升迁,心怀不满” 的罪名,就把于谦给判了死刑。这事儿后来闹得挺大,山西和河南的百姓数万人跑到京城请愿,藩王也上书替他申冤,朝廷没办法才让他官复原职。
后来 “土木之变” 爆发,明英宗被俘虏,国家一下子乱了套。也先大军压境,京城人心惶惶,好多人都主张南迁。这时候于谦站出来,大声呵斥主张南迁的人,说那是没骨气的做法,还鼓励大家同仇敌忾,保卫京城。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组织北京保卫战。你说这担子多重啊,外有强敌,内部人心不稳,还得重新集结军队。但于谦硬是做到了,短短一个月就集结了 20 多万大军,还打退了也先。
可谁能想到,后来又出了个 “夺门之变”。代宗病重,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这些人发动政变,把英宗又弄上了皇位。英宗一复位,就把于谦给抓了。为啥呢?就因为徐有贞他们想夺权,觉得于谦挡了他们的路。徐有贞之前因为主张南迁被于谦呵斥,一直怀恨在心;石亨本是于谦推荐,却因为于谦拒绝他给于谦儿子加赏,反目成仇;曹吉祥更是因为手下被于谦压制,对他恨得牙痒痒。他们给于谦安了个 “谋逆” 的罪名,英宗耳根子软,就信了。你说于谦这冤不冤,为国家立下那么大功劳,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所以说,于谦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还有那个糊涂的英宗给造成的。
再讲讲徐达。徐达那可是明朝的战神,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一生有两次北伐,第一次规模小距离短,成功了。当时主要是消灭王保保,保证西北边疆安宁。他率领西路军在兰州和王保保遭遇,一开始明军受挫,可徐达身先士卒,稳住了阵脚,第二天就把王保保打得大败,消灭敌军十万多。
但第二次北伐就没这么顺利了。这次距离远,深入游牧地带中心。大军分三路,徐达率主力在中路,直接突击王保保的元军主力。一开始明军前两次遭遇战都赢了,可后来轻敌,被元军引入预先准备好的战场,结果被歼灭一万多人,徐达还被包围了。他坚守营垒一个半月,才等到王保保退兵,这一仗损失高达数万。东路的李文忠也差不多,进入大漠后,留下部队守辎重,自己带二十天粮草进攻,结果和元军遭遇,几次进攻都失败,李文忠还差点丢了性命。
你说徐达为啥会失败呢?首先,大漠那地方环境恶劣,水都难找,后勤补给全靠后方,没有大运河那样的运输通道,只能靠车子运粮草,压力特别大。而且当地人都是蒙古人,明军得不到情报支援,就像瞎子聋子一样,只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徐达的中路军就是被王保保牵着往北走,体力和补给不断消耗,到了战场面对的还是兵精粮足的敌人,哪有不败的道理。所以啊,徐达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大漠的恶劣环境,还有游牧民族的作战策略,让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施展不开。
家人们,你们说于谦和徐达这事儿冤不冤,难不难?对这事儿,你们咋看,快在评论区和我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