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05 00:07:45 标签:
现在的年轻人中,已经鲜少有人知道“张铁生”这个名字。
他曾是1973年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白卷英雄”、1983年锒铛入狱的阶下囚,也是缔造了商业神话、2014年时已身价4亿的上市公司老板。
时代的车轮滚滚碾过,昔日轰动一时的名人张铁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洗礼下已成为低调而平和的老人。
如今的他已经淡出大众和媒体的视野,
只愿做个亲人在侧、深入简出的普通人。
而他不愿提及的那些往事,连同他波澜壮阔的前半生,依然会被被时代记录在册。
01从“白卷英雄”到阶下囚
1973年的盛夏,23岁的张铁生还是辽宁兴城的一名知青。他踏实肯干,是生产队里的顶梁柱。
6月30日的早上,
张铁生临时接到通知,让他立刻去县里参加高考。
连书包都来不及收拾就奔赴考场。然而由于长期在田间地头干活,很少有时间复习。考卷上的题目在他看来无比陌生。
面对答不出来的考卷,他大感愤慨,在卷子背面提笔写下一封信。
信里写道:“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
可他怎么没想到,这封信被高层所重视,经《辽宁日报》以头版《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将其刊载,”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而张铁生也因此被树为“反潮流英雄”。
一夜成名后,他破格进入铁岭农学院读书,25岁当选全国人大常委,开始频繁参加社会活动,风光一时
。
然而世事无常,在历史骤转的1976年,张铁生这块“石头”轰然坠落。
1983年,
锦州中院判处其15年徒刑
,昔日英雄锒铛入狱,从所谓“反潮流英雄”沦为阶下囚。昔日的风光如梦,张铁生在牢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十五载光阴。
02商界转型与创业
1991年10月,41岁的张铁生走出凌源监狱时,身上只有一件旧棉袄。出狱时,苦等了他15年的老同学董礼平为他接风:“走吧,咱们回家”。
“出狱那天,他戴墨镜躲在屋里,连政府都怕安排工作惹麻烦。”妻子董礼平的学生金卫东回忆。张铁生未娶,董礼平未嫁,两人同学多年,相互知根知底,
很快就结了婚。
刚出狱时,张铁生曾消沉了一段日子。15年的牢狱生活让他早已和社会脱节,对外面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但以张铁生超乎常人的思想和才干,很快就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1992年经董礼平学生金卫东引荐,
进入鞍山辽河饲料公司做基层职员。
由于做事干练、性格爽快,他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随后,张铁生开始努力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并在1993年与金卫东等四人创办沈阳天地饲料公司,主攻市场销售与技术研发。公司上市以后,经过几番沉浮,还是站稳了脚跟。
1995年6月18日,张铁生先前的合伙人金卫东等人在沈阳正式注册成立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后公司并入禾丰牧业,张铁生以10%股权跻身核心层。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在白卷上发泄不平的青年,会在知天命之年成为饲料帝国缔造者之一。
禾丰牧业很快崛起,发展为饲料行业龙头。根据2012年的招股书披露,张铁生持股3224万股,身价预估超3亿。
张铁生终于成功的
以商人身份摆脱了“白卷英雄”的标签。
正如《新民晚报》中严辉文所说:张铁生的致富,并不意味着这是“白卷英雄”的成功,而是他重新定位、重新学习的成功。公众理应对痛苦过、投入过、沉浮过的张铁生抱着起码的尊重,就请叫他商人张铁生吧!
03低调富豪
2012年禾丰牧业招股书披露时,张铁生持股价值超3亿的新闻让他再次成为舆论中心。
他始终低调行事,鲜少接受采访。
但湖北《打工》杂志却在不久之后刊登一则《昔日“白卷英雄”成千万富翁》的报道。
记者为博眼球,编造了许多不实信息。不仅编造他“大腿当键盘练打字”的细节,甚至
捏造了对张铁生的采访。
有一段报道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张铁生感慨地说:“经过大起大落之后,我终于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并依靠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这个考场上,我没有交白卷!”
而张铁生看到这段话,愤懑道:“
白卷这两个字我避之唯恐不及,怎么可能说
?这个记者太可恨了。”
记者的杜撰让想要低调度日的张铁生十分愤怒,当即
起诉媒体侵权。
然而,诉讼未能换来他生活的安宁。张铁生经常收到“借我五十万翻身”“不给钱就绑架你女儿”等威胁和骚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自此,他每天亲自接送女儿上下学,在家中安装三道防盗门,拒绝任何采访。
直到2014年禾丰上市当天才肯露一次面。
如今的禾丰员工对他的印象近乎模糊。名誉监事长成了虚职,张铁生几乎全年不来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第六大股东连董事会都常缺席。
张铁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他自己的人生却并没有就此停步。
近年来,他移居新西兰,并坚持每年回国居住半年。远离了曾经的喧嚣,张铁生选择用更多的时间投入自己、陪伴家人,
成为一名平凡的老人
。
04时代答案
“张铁生该感谢这个时代。”2014年中青网的评论曾这样说。
对于他而言,
时代既慷慨又残酷。
残酷的是作为时代的一粒沙,他曾成为政治浮沉的牺牲品;而慷慨的是允许重头再来。而他在多年之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终于交出和时代一致的答案。
或许,我们都应该为他感到庆幸。
参考信源:
①华商晨报:《张铁生起诉杂志:白卷英雄成千万富翁报道失实》,2003.12.31.
②新京报:《富豪张铁生与“白卷英雄”无关》,2012.05.26.
③南方周刊:《时代“英雄”张铁生》,2012.06.01.